
近年来,上海医药整体发展节奏逐渐放缓,曾经稳定的增长态势正面临新的压力。作为一家综合性工商制药公司,公司主要产业部门面临经营瓶颈。商业部门与产业创新之间的资源配置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在短期利润目标与长期创新战略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企业转型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更令人担忧的是,集团对子公司的监管体系存在明显缺陷,公司与子公司合规管理存在差距,违规受到处罚。近期治理结构的调整引发市场更多质疑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使合规风险成为限制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变量。
盈利增长创历史新低
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上海医药实现营收21507.2万元,同比增长2.6%。
如此低的增长率是该国近年来“最差”的表现。据Wind统计,上海医药2021年前三季度、2022年前三季度、2023年前三季度、2024年前三季度、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增速分别为14.72%、8.47%、13.11%、6.14%和2.60%。分别。
(数据来源:Frinto)
与营收增长缓慢相反,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达51.47亿元,同比增长26.96%。
然而,如此高的增长速度oes似乎并不能令投资者满意。
在这些看似耀眼的数据背后,利润结构却存在深深的裂痕。非净利润同比下降7.3%,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15.56%。
事实上,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司将和黄医药会计核算方法由权益法改为子公司合并,从而实现了一次性盈利。
扣除一季度至三季度的非盈利项目,剔除这部分与公司实际经营管理无关的利润,上海医药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仅为26.99亿元,同比下降26.79%。
此外,第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的非排除净利润仅为5.99亿元,同比下降38.94%,环比下降28.38%第n次。中信证券研报显示,该数据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3.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5亿元。
不仅如此,投资者还应关注上海医药毛利率的下降。
风能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末至2024年、2025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14.3%、13.23%、13.14%、12.04%、11.13%、10.42%。
OfWe 发现,这个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最重要的数据集在过去五年中每年都在下降。
这可以归因于公司制药部门面临的运营压力。中信建投研报显示,公司一至三季度医药产业销售收入181.64亿元,同比下降0.66%,主要是由于公司医药行业销售收入181.64亿元,同比下降0.66%部分产品的se效应和集中收购的影响。
对此,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业和文化和旅游产业振兴研究院副院长袁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2024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上海医药行业营收将持续下滑,虽然毛利率较高,但并未转化为利润增长。工商业一体化的药企普遍面临“商业分工拖累产业创新”的矛盾。虽然商业部门注重循环效率和成本控制,但工业创新是资本和时间密集型的,并且存在不确定性。商业部门的短期利润目标可能与产业创新的长期战略发生冲突,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上海医药在选择变革的进步时必须小心。 “汉方药多品种二次开发”可以利用公司在汉方药领域积累的经验,发挥现有产品的潜力,但开发周期可能较长。 “引进生物医药产品”可以快速丰富产品线、提高竞争力,但需要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高昂的引进成本。解决问题。公司研发投入占行业收入9.52%,但净利润下降26.79%,研发效率可能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优化项目管理,需要对研发项目进行全面评估,淘汰前景不佳的项目,将资源集中到有潜力的领域。加强与科研机构、大学的合作,提高研发成功率nt。
行政腐败三年罚款近7亿元
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公告拟于2025年11月撤销监事会,将其职能移交给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同时废止《监事会议事规则》。
此举引发了人们的疑问,是否会导致上海医药出现新的违规行为,该公司已经出现了财务问题。
今年3月,上海医药公告称,旗下子公司上海信谊联合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信谊”)因从事垄断药品销售行为,被罚款1.66亿元。
资料显示,上海信谊联合药业有限公司、河南润宏药业有限公司、成都汇欣药业有限公司3家药企被指串通操纵价格、瓜分利润。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销售市场。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罚款、没收共计2.23亿元。同时,对个人负有排他性协议责任的自然人将处以50万元的罚款。
本研究表明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是一种重要的药物。调查显示,涉案公司合谋在相关期间将该药品的销售价格大幅提高11至21倍,并在该国公立和私立医院之间瓜分销售市场,以保持各自份额的稳定。该措施消除并严重限制市场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 l上海市场监管局4月立案调查2024 年 30 日。
这也是中国新反垄断法首次对个人追究责任。
本案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依据2022年修改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新增加的排他性协议中的“个人责任”条款,对受影响的自然人进行了制裁。这是该规定实施以来首次对在国家层面签订排他性协议的自然人追究个人责任,体现了执法部门杜绝垄断行为的决心和力度。
不过,这并不是上海医药第一次因垄断行为受到处罚。
2023年12月,上海医药全资子公司上海医药第一生化制药有限公司因产品价格过高被处以罚款、损失4.62亿元的行政处罚。冰。
可见,上海医药一直存在对其子公司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
华夏时报记者曾询问公司如何改进子公司的销售合规跟踪。能否建立“一票否决制”以符合反垄断法?我写信给公司管理层询问采访和其他问题,但没有得到回复。
华夏时报记者将持续关注上海医药如何弥补治理短板、优化盈利模式和战略方向。
主编:姜玉清 主编:陈彦鹏
新浪财经公众号
我们每天24小时传输最新的财经新闻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