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保险公司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出炉,个别保险公司的经营业绩也被揭晓。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截至11月7日,已有70家寿险公司披露一至三季度保险业务收入和净利润。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述70家人身险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总收入3.11万亿元。净利润总额46052.8万元,超过去年数据。
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今年一季度人身险公司净利润表现较好,主要得益于资金成本降低、业务结构优化、商业化以及投资收益恢复等因素。
56家寿险公司实现盈利
从保险业务来看截至目前,8家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超过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人寿”)、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平洋保险”)、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康人寿”)和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0万元。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中国太平洋保险以保险业务收入66964.5万元、47093.2万元、23243.8万元位居前三。
净利润方面,今年前三季度,70家寿险公司中有56家实现盈利,净利润合计46291.6万元。 14家保险公司遭受损失,总损失23.88亿元。其中,国寿、平安人寿净利润突破千亿元,位列第一。d分别以16551.7万元和10556.6万元位居第二。太保人寿、新华保险、泰康人寿等6家保险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突破100亿元。
对此,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保险咨询合伙人周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个险公司前三季度优异的业绩数据,一方面受益于债务端。保险业积极调整业务结构,降低产品预定利率,降低责任刚性。以“报银一体化”为基础的成本降本措施,降低了资金成本,提高了技术性能。另一方面,从资产来看,股市涨幅较大。除了提供1000日元的投资收益外,增加的由于利率较低,长期债券的估值也带来了一些好处。业绩大幅提升是因为资产和负债同时发力。从盈利角度来看,利率差异和费用差异都贡献显着。
开元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高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5年起,大部分券商归属于上市证券母公司的净利润每个季度都有所提升,投资服务业绩是主要驱动力。
凸显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
尽管净利润大幅增长,但人身保险公司仍需通过资产负债管理、业务结构优化、长期投资等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我会”)保协”)召开人身保险行业责任会议。准备金估值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召开例行会议,讨论宏观经济状况、市场利率走势和行业发展。同时,保险行业专家对人身保险产品规定利率发表了意见,表示目前一般人身保险产品规定利率的调查值为1.90%。该值为9日本保险协会今年1月、4月和7月迄今为止公布的调查数据分别为2.34%、2.13%和1.99%。
“随着利率中枢不断下移,保险行业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周进表示,特别是在负债端,产品规定利率的动态调整机制将持续发挥作用,保险公司将及时降低产品规定利率上限,保险赔付也将及时降低。同时,借鉴国际经验,保险公司应降低固定利率产品在产品中的比例,增加红利保险、功能性保障产品等可变利率产品的销售,以减少利率下降的影响。投资业绩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拉长资产期限,拓展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等投资品种,采取“+债券”等投资策略。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新浪财经公众号
最新财经新闻Stream aud每天24小时io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新浪财经)